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12)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12)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如來有起過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起這樣的念頭,為什麼呢?若是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誹謗佛,因為這個人不能了解我所說的法義的緣故。須菩提!說法的真正意思,是沒有一法可以說,因為如來所說諸法實相,性空、無相、了不可得,無法以言語文字形容得盡,所以能說、可說的法都是譬喻與概念,不是諸法的實相,所以實際上是說而無說,只是世間言說上假名叫說法而已。
(說明:經云。般若義者。無名無說。非有非無。非實非虛。虛不失照。照不失虛。斯則無名之法。故非言所能言也。言雖不能言。然非言無以傳。是以聖人終日言而未嘗言也。如來所說諸法實相,性空、無相、無所有、了不可得,無法以言語文字形容得盡,所以能以語言文字說明或是以語言文字說的法,都是譬喻與概念,不是諸法的實相,所以實際上是說而無說)」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註)【眾生】【信心】【慧命】
【慧命】
(術語)法身以智慧為壽命。智慧之命夭傷,則法身之體亡失。蓋慧為法身之壽命,故曰慧命。四教儀曰:「末代凡夫於佛法中起斷滅見,夭傷慧命,亡失法身。」
【又】尊稱比丘曰慧命。博聞強識,以慧為命之義也。又曰慧壽。新譯曰具壽。猶言慧命須菩提等。行事鈔下三曰:「毘尼母云:下座指上座為尊者,上座指下座為慧命。」勝鬘寶窟中本曰:「慧命者,以廣大甚深之慧為命故,名慧命也。如經言慧命須菩提,慧命舍利弗也。」資持記下三之二曰:「慧命謂博聞強識以慧為命也。」
【眾生】
(術語)梵語薩埵Sattva,僕呼善那。新譯曰有情,舊譯曰眾生。眾生有多義:
(一)眾人共生之義。法華文句四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
(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二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六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四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
(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七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四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一上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唯識述記一本曰:「梵云薩埵,此言有情,有情識故。(中略)言眾生者,不善理也,草木眾生。」
【信心】
(術語)信受所聞所解之法而無疑心也。此有迷信正信,解心仰心,自力信他力信等之別。
那個時候,慧命(以廣大甚深之慧為命)須菩提向釋迦摩尼佛問道:「世尊!不知道在未來世間裡,是否會有眾生一聽聞有人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的法意,即能生起信心的?」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釋迦摩尼佛說道:「須菩提!在未來世間裡,若是有眾生一聽聞有人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的法意,即能深心信受的這些人,已經不是眾生了,但也並非不是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眾生、所謂的眾生者是依於五陰和合而生,虛妄不實的幻相,如來說這並非是眾生的本體實相,也沒有一個叫眾生實有的法存在,只是是間言說將這個五陰和合而生虛妄不實的幻相,假名叫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術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佛智名。舊譯曰無上正遍知,無上正遍道。真正遍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維摩經佛國品肇註曰:「阿耨多羅,秦言無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其道真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淨土論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三為遍。菩提為道,統而譯之,名為無上正遍道。」新譯曰無上正等正覺。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
法華玄贊二曰:「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智度論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向釋迦摩尼佛說道:「世尊!佛陀證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無所得嗎?」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如你說的那樣,就如你說的那樣!須菩提!不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上,甚至是在所有法上沒有一丁點法我可得到的,這樣的了悟即是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註)【善法】
瑜伽三卷九頁云:略說善有二種義。謂取愛果義;善了知事、及彼果義。
二解 如瑜伽五十五卷五頁至七頁廣說。
三解 瑜伽六十六卷十五頁云:復次云何善法?謂若略說、二因緣故;一切善法、說名為善。謂自性無倒,亦能對治顛倒法故,及安隱故。所以者何?一切善法、自性無倒,於所緣轉。又能對治於所緣轉顛倒染法。能往善趣、證涅槃故;名為安隱。與此相違,二因緣故;當知不善。謂自性顛倒故,及不安隱。無記諸法、性非顛倒,亦不能治顛倒諸法;性非安隱,非不安隱。又由五相,當知建立善法差別。一、感當來可愛果故。二、對治雜染故。謂不淨等、能治貪等。乃至八聖支道、對治一切雜染諸法。三、雜染寂滅所顯故。所謂涅槃。四、清淨住所顯故。謂已離欲者,住聖等善現法樂住。五、饒益有情所顯故。謂已離欲,為哀愍他,聲聞、菩薩、及與如來、所有種種利他善行。
四解 法蘊足論七卷十三頁云:云何善法?謂善身語業、善心心所法、善心不相應行、及擇滅,是名善法。五解 品類足論六卷十三頁云:善法云何?謂善五蘊、及擇滅。
(註)真如
(術語)真如者,周遍於一切諸法而為平等,故名,平等性。往生論註上曰:「平等是諸法體相。」
(註)【大千世界】
形容廣大而又豐富的世界。《楞嚴經》卷四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後來,「世界」成了一個偏義復詞,僅含空間的意思。佛經中說,以須彌山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稱為一個世界。積一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即為「大千世界」。「以三積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釋氏要覽‧界趣》)《五燈會元》卷一︰「遍觀三千大千世界,覓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佛曰︰『汝但于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據說,我們人類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由釋迦牟尼教化。
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十億個世界,而宇宙中有無數的「大千世界」(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
「再則,須菩提!了悟所有法的體相都平等,沒有有高下的分別,就是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住(執)著任何相的清淨心修持一切的善法(善身語業、善心心所法、善心不相應行、及擇滅[涅槃的別名,因涅槃是人類最高智慧所選擇的寂滅法]),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這裡所說的善法,如來說並不是指世間言說上因緣和合所成虛妄不實有為造作所謂的善法,如來所說的善法是指一切的無為法,只是以世間言說假名為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註)【須彌山】
華譯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所以稱妙,諸山不能與之相比,所以稱高。又高有八萬四千由旬,闊有八萬四千由旬,為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獨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在金山之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四大部洲即在此鹹海的四方。
「須菩提!若是將像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數量的須彌山王那麼高、那麼多數量的七寶,堆積在一起,有人將這麼多數量的七寶用來布施;若是另有人以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甚至這部經裡面的任何一句四句偈,深心信受憶持不忘或讀誦這部經或為他人解說其中法義,前述以無量數的七寶用來布施的人所得福德,只是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解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人,所得福德的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說得盡計算得了的數量分之一。」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註)【凡夫】
【凡夫】
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你們等人不要說如來有生起這個:『我應當來教化濟度眾生。』的念頭,須菩提!不要起這種念頭。為什麼呢?實際上並沒有眾生是由如來濟度的,若是如來說有眾生由如來濟度的,如來就是住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能覺之,執著這個以為有我,但是這個身心假合的幻相並非是不變的主宰常我,而是凡夫(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們執著以為是有個常我。』須菩提!凡夫(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者,如來說這個身心假合的幻相並非是凡夫本體實相所以稱作非凡夫(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叫凡夫的固定實有的法存在)。」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的嗎?」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說道:「是的,是的!可以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的。」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是可以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那麼像轉輪聖王三十二大丈夫相好莊嚴可說就是如來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果我能了解佛陀所說的法義而言,是無法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的。」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如來有起過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起這樣的念頭,為什麼呢?若是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誹謗佛,因為這個人不能了解我所說的法義的緣故。須菩提!說法的真正意思,是沒有一法可以說,因為如來所說諸法實相,性空、無相、了不可得,無法以言語文字形容得盡,所以能說、可說的法都是譬喻與概念,不是諸法的實相,所以實際上是說而無說,只是世間言說上假名叫說法而已。
(說明:經云。般若義者。無名無說。非有非無。非實非虛。虛不失照。照不失虛。斯則無名之法。故非言所能言也。言雖不能言。然非言無以傳。是以聖人終日言而未嘗言也。如來所說諸法實相,性空、無相、無所有、了不可得,無法以言語文字形容得盡,所以能以語言文字說明或是以語言文字說的法,都是譬喻與概念,不是諸法的實相,所以實際上是說而無說)」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註)【眾生】【信心】【慧命】
【慧命】
(術語)法身以智慧為壽命。智慧之命夭傷,則法身之體亡失。蓋慧為法身之壽命,故曰慧命。四教儀曰:「末代凡夫於佛法中起斷滅見,夭傷慧命,亡失法身。」
【又】尊稱比丘曰慧命。博聞強識,以慧為命之義也。又曰慧壽。新譯曰具壽。猶言慧命須菩提等。行事鈔下三曰:「毘尼母云:下座指上座為尊者,上座指下座為慧命。」勝鬘寶窟中本曰:「慧命者,以廣大甚深之慧為命故,名慧命也。如經言慧命須菩提,慧命舍利弗也。」資持記下三之二曰:「慧命謂博聞強識以慧為命也。」
【眾生】
(術語)梵語薩埵Sattva,僕呼善那。新譯曰有情,舊譯曰眾生。眾生有多義:
(一)眾人共生之義。法華文句四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
(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二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六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四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
(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七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四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一上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唯識述記一本曰:「梵云薩埵,此言有情,有情識故。(中略)言眾生者,不善理也,草木眾生。」
【信心】
(術語)信受所聞所解之法而無疑心也。此有迷信正信,解心仰心,自力信他力信等之別。
那個時候,慧命(以廣大甚深之慧為命)須菩提向釋迦摩尼佛問道:「世尊!不知道在未來世間裡,是否會有眾生一聽聞有人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的法意,即能生起信心的?」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釋迦摩尼佛說道:「須菩提!在未來世間裡,若是有眾生一聽聞有人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的法意,即能深心信受的這些人,已經不是眾生了,但也並非不是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眾生、所謂的眾生者是依於五陰和合而生,虛妄不實的幻相,如來說這並非是眾生的本體實相,也沒有一個叫眾生實有的法存在,只是是間言說將這個五陰和合而生虛妄不實的幻相,假名叫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術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佛智名。舊譯曰無上正遍知,無上正遍道。真正遍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維摩經佛國品肇註曰:「阿耨多羅,秦言無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其道真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淨土論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三為遍。菩提為道,統而譯之,名為無上正遍道。」新譯曰無上正等正覺。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
法華玄贊二曰:「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智度論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向釋迦摩尼佛說道:「世尊!佛陀證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無所得嗎?」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如你說的那樣,就如你說的那樣!須菩提!不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上,甚至是在所有法上沒有一丁點法我可得到的,這樣的了悟即是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註)【善法】
瑜伽三卷九頁云:略說善有二種義。謂取愛果義;善了知事、及彼果義。
二解 如瑜伽五十五卷五頁至七頁廣說。
三解 瑜伽六十六卷十五頁云:復次云何善法?謂若略說、二因緣故;一切善法、說名為善。謂自性無倒,亦能對治顛倒法故,及安隱故。所以者何?一切善法、自性無倒,於所緣轉。又能對治於所緣轉顛倒染法。能往善趣、證涅槃故;名為安隱。與此相違,二因緣故;當知不善。謂自性顛倒故,及不安隱。無記諸法、性非顛倒,亦不能治顛倒諸法;性非安隱,非不安隱。又由五相,當知建立善法差別。一、感當來可愛果故。二、對治雜染故。謂不淨等、能治貪等。乃至八聖支道、對治一切雜染諸法。三、雜染寂滅所顯故。所謂涅槃。四、清淨住所顯故。謂已離欲者,住聖等善現法樂住。五、饒益有情所顯故。謂已離欲,為哀愍他,聲聞、菩薩、及與如來、所有種種利他善行。
四解 法蘊足論七卷十三頁云:云何善法?謂善身語業、善心心所法、善心不相應行、及擇滅,是名善法。五解 品類足論六卷十三頁云:善法云何?謂善五蘊、及擇滅。
(註)真如
(術語)真如者,周遍於一切諸法而為平等,故名,平等性。往生論註上曰:「平等是諸法體相。」
(註)【大千世界】
形容廣大而又豐富的世界。《楞嚴經》卷四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後來,「世界」成了一個偏義復詞,僅含空間的意思。佛經中說,以須彌山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稱為一個世界。積一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即為「大千世界」。「以三積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釋氏要覽‧界趣》)《五燈會元》卷一︰「遍觀三千大千世界,覓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佛曰︰『汝但于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據說,我們人類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由釋迦牟尼教化。
一個「大千世界」包含十億個世界,而宇宙中有無數的「大千世界」(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
「再則,須菩提!了悟所有法的體相都平等,沒有有高下的分別,就是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住(執)著任何相的清淨心修持一切的善法(善身語業、善心心所法、善心不相應行、及擇滅[涅槃的別名,因涅槃是人類最高智慧所選擇的寂滅法]),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這裡所說的善法,如來說並不是指世間言說上因緣和合所成虛妄不實有為造作所謂的善法,如來所說的善法是指一切的無為法,只是以世間言說假名為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註)【須彌山】
華譯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所以稱妙,諸山不能與之相比,所以稱高。又高有八萬四千由旬,闊有八萬四千由旬,為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獨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在金山之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四大部洲即在此鹹海的四方。
「須菩提!若是將像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數量的須彌山王那麼高、那麼多數量的七寶,堆積在一起,有人將這麼多數量的七寶用來布施;若是另有人以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甚至這部經裡面的任何一句四句偈,深心信受憶持不忘或讀誦這部經或為他人解說其中法義,前述以無量數的七寶用來布施的人所得福德,只是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解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人,所得福德的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說得盡計算得了的數量分之一。」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註)【凡夫】
【凡夫】
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你們等人不要說如來有生起這個:『我應當來教化濟度眾生。』的念頭,須菩提!不要起這種念頭。為什麼呢?實際上並沒有眾生是由如來濟度的,若是如來說有眾生由如來濟度的,如來就是住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能覺之,執著這個以為有我,但是這個身心假合的幻相並非是不變的主宰常我,而是凡夫(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們執著以為是有個常我。』須菩提!凡夫(迷惑事理和流轉生死的平常人)者,如來說這個身心假合的幻相並非是凡夫本體實相所以稱作非凡夫(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叫凡夫的固定實有的法存在)。」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的嗎?」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說道:「是的,是的!可以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的。」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是可以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那麼像轉輪聖王三十二大丈夫相好莊嚴可說就是如來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果我能了解佛陀所說的法義而言,是無法用三十二大丈夫相來徹見如來真諦之理的。」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六 7月 25, 2015 2:29 pm 由 Admin
» 佛之威神
周日 7月 20, 2014 2:51 pm 由 Admin
» 為什麼要提到報佛恩呢?
周日 7月 20, 2014 2:48 pm 由 Admin
» 大乘與小乘
周三 7月 16, 2014 9:03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上)
周日 12月 08, 2013 9:31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下)
周日 12月 08, 2013 7:48 pm 由 Admin
»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一白話說明
周日 12月 08, 2013 3:52 pm 由 Admin
» 佛說八大人覺經白話說明
周三 10月 23, 2013 3:51 pm 由 Admin
» 大佛頂首楞嚴咒
周三 10月 23, 2013 2:06 pm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