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場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慈悲道場
慈悲道場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尋
 
 

結果按:
 


Rechercher 進階搜尋

最新主題
»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十白話說明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六 7月 25, 2015 2:29 pm 由 Admin

» 佛之威神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日 7月 20, 2014 2:51 pm 由 Admin

» 為什麼要提到報佛恩呢?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日 7月 20, 2014 2:48 pm 由 Admin

» 大乘與小乘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三 7月 16, 2014 9:03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上)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日 12月 08, 2013 9:31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下)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日 12月 08, 2013 7:48 pm 由 Admin

»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一白話說明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日 12月 08, 2013 3:52 pm 由 Admin

» 佛說八大人覺經白話說明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三 10月 23, 2013 3:51 pm 由 Admin

» 大佛頂首楞嚴咒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周三 10月 23, 2013 2:06 pm 由 Admin

十一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日曆 日曆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向下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Empty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4)

發表 由 Admin 周二 12月 02, 2008 9:38 am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註)【須陀洹】
 Srota-a%pauna,具稱須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缽囊。舊譯入流,至流,逆流,溝港等。新譯預流。聲聞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聖道之義,逆流者,違背於生死之流也。斷三界之見惑,即得此果。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證入須陀洹(初入聖道)果位的人能夠起個念頭說:『啊!我已經獲得一個須陀洹(入聖道流)果位了』嗎?」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說道:「不能,世尊!為什麼呢?證入須陀洹(初入聖道)果位的人雖然稱為入流(初入聖道流),而實際上是無所入的,因為證入須陀洹(初入聖道)果位的人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煩惱中,所以才叫做須陀洹(初入聖道果位)。」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註)【斯陀含果】
  梵語斯陀含,華言一往來,即第二果也。謂此人於欲界九品思惑中斷前六品盡,後三品猶在,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來。(思惑者,謂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心起貪愛,迷惑不了也。九品者,於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證入斯陀含(一往來)果位的人能起個念頭說:『啊!我已經獲得一個斯陀含(一往來)果位了』嗎?」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說道:「不能,世尊!為什麼呢?證入斯陀含果位的人雖然世間言說上取名叫做一往來,而實際上並沒有往來,因為這原故才取名斯陀含(一往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註)【阿那含】
  Ana%ga%min,譯曰不還。不來。斷盡欲界煩惱之聖者名。此聖者未來當生於色界無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還。大乘義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還。小乘法中,更不還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證入阿那含(不還)果位的人能起個念頭說:『啊!我已經獲得一個阿那含果位了』嗎?」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依乾隆大藏經將而實無來修正為而實無不來)
須菩提說道:「不能,世尊!為什麼呢?證入阿那含(不還)果位的人雖然世間言說上取名叫做不來,實質上並無不來,所以才名叫做阿那含(不還)。」

(說明:自性無有來去)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註)【阿羅漢】
  大論云: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煩惱賊破。復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又,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法華疏云:阿[風@(軷-車)](音跋)經云:應真。瑞應云:真人。悉是無生釋羅漢也。或言無翻,名含三義:無明[禾*康]脫,後世田中,不受生死果報,故云不生。九十八使煩惱盡故,名殺賊。具智斷功德,堪為人天福田,故言應供。含此三義,故存梵名。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證入阿羅漢果位的人能起個念頭說:『啊!我已經獲得一個阿羅漢道的果位了』嗎?」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註)【無諍三昧】【阿蘭那】
【無諍三昧】
 安住於空理與他無諍之禪定也
【阿蘭那】
 肇翻無諍,又云寂靜。坐禪三昧經云:無諍者,將護眾生,不令起諍也。什注淨名:無諍有二:一、以三昧力,將護眾生,令不起諍心。二、隨順法性,無違無諍。

須菩提說道:「不能,世尊!為什麼呢?事實上沒有一個名叫做阿羅漢法的實體存在。世尊!若是證入阿羅漢果位的人起個念頭說:『啊!我已經得到阿羅漢道了』,就是執著我人眾生壽者相。世尊!佛說我證得安住於空性與其他無諍之禪定,是所有人中最為第一的,是第一離盡諸地煩惱的阿羅漢。我沒有起一個念頭說:『我是離欲的阿羅漢』。世尊!我若是有起一個念頭說:『我獲得一個阿羅漢道的果位』,世尊就不會說須菩提是樂於無諍的修行者!那是因為我須菩提實在是無所行(一念不生),所以才說須菩提是一個喜歡寂靜無諍的修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釋迦摩尼佛告訴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來以前在燃燈佛那個地方修行,在法方面有獲得什麼嗎?」

「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世尊!如來以前在燃燈佛那個地方修行,在法方面實在沒有獲得什麼。」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菩薩可以莊嚴他的佛土嗎?」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沒有,世尊!為什麼呢?用以莊嚴佛土的那些有為造作的善不善無記業,並不是莊嚴的本體實性,只是世間人為言說上的方便假名叫做莊嚴。(如能妄念不生,無有造作,也不執著於妄念不生無有造作,清淨無為,才是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須菩提,所有的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生起清淨心,不應該住(執)著在色所緣合而形成種種虛妄境相的好醜順逆上生起念頭,不應該住(執)著在聲香味觸法五塵所緣合而形成種種虛妄境相的好醜順逆上生起念頭,應該不住(執)著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緣合而形成種種虛妄境相的好醜順逆上,而生起清淨心。」

重點說明:

1.能讓人我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的作為,才是真功德,是無盡的,無量無邊不可量數,一切有為造作所得到的福德是因緣和合所成,是有限的,可以量數的,當因緣散滅時,則此福德也就消散了。
2.實相----->空..無相..無願..不可得...無可莊嚴...修行人應時時安住在這般若智慧上,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譬如說有人,他的色身好像須彌山王那樣大,你認為如何?這個色身很大嗎?」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說道:「非常大,世尊!為什麼呢?佛所說的大身並非指四大假合虛幻不實有相的色身只是世間人為言說上的方便假名叫身而已,佛所說的所謂大身是指圓滿含融遍一切處的法身而言,因為法身圓滿含融遍一切處,如此才足以名叫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就好像一條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總數,有等同於一條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總數,那麼多條的恒河,你認為如何?這麼多條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總數量,這樣的數量多嗎?」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說道:「非常多,世尊!光就等同於一條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總數那麼多條的恒河的這個數量,就多到無法量度計算了,何況是這麼多條恒河中所有沙子的總量數,更是多到無法量度計算了!」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註)【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三千大千世界】
 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數量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種之千也。內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廣,恰等於第四禪天,成壞必同時焉。見智度論七,佛地論六。
【七寶】 金、銀、毗琉璃、頗梨、車渠、馬瑙、赤真珠。

「須菩提!我現在真誠實在的告訴你?若是有人將堆滿你上面所說的等同於一條恒河中所有沙子的數量那麼多條的恒河中,所有的沙子的總數量那麼多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數量的七寶(金、銀、毗琉璃、頗梨、車渠、馬瑙、赤真珠)用來布施,這個人這樣佈施所能得到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說道:「非常的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釋迦摩尼佛告訴須菩提:「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以信心堅固深心受持,憶持不忘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法義,甚至僅受持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任何一句四句偈等,或僅為他人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任何一句四句偈的法義,這個人因為這樣所得到的福德,遠遠超過前面所說的,那個用充滿等同於一條恒河沙數那麼多條恒河中所有沙子數量總和,那麼多個三千大千世界那樣多數量的七寶來布施的那個人,所能得到的福德。再則,須菩提!隨著有人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法義,甚至只宣說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任何一句四句偈等的法義,就應當知道這個地方,一切的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等都應當來來恭敬供養,就好像佛的塔廟在這個地方一樣,更何況如果有人完全能信心堅固深心受持,憶持不忘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法義,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經文。須菩提!你應當要知道這個人將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只要有這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經典所在的地方,則有佛在那個地方,我們眾生就應該像佛的弟子尊重佛一樣的尊重護持供養那個地方。」

重點說明:
1.非相為大,不可量度計算的為多,有為造作諸法,有相而可量度計算的,都是因緣和合緣盡則散,是有限的。
2.自己受持讀誦金剛經,可以使自己有機會成就菩提解脫六道輪迴到達涅槃彼岸,為人讀誦解說金剛經的法義,讓人有機會成就菩提解脫六道輪迴到達涅槃彼岸,一燈可點無量無數的燈,燈燈相傳,輾轉相因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勝數,遠遠超過以七寶等無量數寶物,人為造作佈施,所得有限的功德甚多
3.受持讀誦金剛經或為人讀誦解說金剛經法義,就如同佛塔廟所在,一切的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等都會來恭敬供養,我們眾生更應該尊重供養 護持有如佛在一般。

Admin
Admin

文章數 : 269
注冊日期 : 2008-11-27

http://kindness.cool5forum.net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