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1)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1)
金剛經經文白話說明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本經題目的意思是-----堅固不壞猛利的般若空慧能斷一切眾生煩惱疑惑,能使一切眾生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的經典
(註)《金剛般若波羅蜜》
金剛,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剛之貞,至堅至利、能斷難斷,能碎萬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斷諸眾生難斷之惑,是名金剛般若。
波羅蜜Pa%ramita%,又作波羅蜜多,播囉弭多。譯言究竟,到彼岸,度無極,又單譯曰度。以名菩薩之大行者,菩薩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諸法之廣遠,故名度無極。
(《金剛般若波羅蜜》至堅至利般若空慧,能斷諸眾生難斷之惑,使眾生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這本經是由姚秦時代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 鳩摩羅什所翻譯成中文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是這樣聽聞的。那個時候,釋迦摩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及比丘眾共一千二百五十人住在一起。這時吃飯的時間到了,世尊穿好外出的袈裟,拿著乞討食物的缽,進入舍衛大城去乞討食物。在舍衛大城中,世尊按著行走的順序一家接著ㄧ家的乞討完畢後,回到了本來的住處。把乞討來的食物吃完後,將外出的袈裟及洗乾淨的缽收起來,洗好了腳後,舖好了座位而坐了下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個時候,有一個年高德邵的比丘。名叫須菩提的在大眾中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所穿著的袈裟偏搭在左肩上而露出右肩,右腳膝蓋跪在地上,雙手合十恭敬的向釋迦摩尼佛說道:「這個世界上很希少的九種功德具足,三世十方世界中最尊貴的人啊!如來(佛十種名號稱謂之一。如者真如也,乘著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就正等正覺之故,又乘著真如之道來三界垂示教化眾生的緣故,所以名為如來。)非常護持憶念所有的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也常常吩咐叮囑所有的菩薩。世尊!當信聞佛法的男子或女人,發起尋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心時,應該如何來安住他的心?又如何來降伏他妄念紛飛的心,使它能寂靜下來,並且能深深的防護自心不受雜染呢?」
(註)【菩薩】
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十四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法華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薩埵此言心。」法華經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無上正遍知果道也。薩埵言眾生,為求果道故名道眾生也。」法華玄贊二曰:「菩提覺義,是所求果。薩埵有情義,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薩。」佛地論二曰:「緣菩提薩埵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薩埵者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淨名疏一曰:「菩提為無上道。薩埵名大心。謂無上道大心。此人發大心為眾生求無上道。故名菩薩。安師云開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眾生。古本翻為高士。既異翻不定。須留梵音。今依大論釋。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眾生。用諸佛道成就眾生故。名菩提薩埵。又菩提是自行。薩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薩。」天台戒經義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訶菩提質帝薩埵。今言菩薩。略其餘字。譯云大道心成眾生。」等不等觀雜錄一曰:「菩薩之薩字,說文無之。今有人改作[薩-產+夆],謂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寫作殺,更可駭也。考字典從薩,與古經不符。經中從廿從[防-方]從立從生,當是譯經時所撰,良有以也。」
(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Anuttara-samyak-sam%bodhi,佛智名。舊譯曰無上正遍知,無上正遍道。真正遍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維摩經佛國品肇註曰:「阿耨多羅,秦言無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其道真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淨土論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三為遍。菩提為道,統而譯之,名為無上正遍道。」新譯曰無上正等正覺。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法華玄贊二曰:「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智度論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
瑜伽八十三卷四頁云:即此大師,亦稱無上。映蔽一切聲聞,獨覺,下中乘故。又云:言無上者,於所知障,得清淨故。又云:言無上者,出世間善得圓滿故。
二解 集論三卷六頁云:云何無上?幾是無上?為何義故,觀無上耶?謂無為一分故;是無上義。法界法處一分是無上。為捨執著最勝事我故;觀察無上。
三解 法蘊足論二卷十五頁云:言無上者:如世尊告苾芻眾言:一切和合部類眾中,佛弟子眾,最為第一,最尊最勝,最上無上;故名無上。
【正等覺】
如如來十號中說。
二解 法蘊足論二卷三頁云:正等覺者:如世尊言: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正等覺。又等法者,謂四念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正等覺。又於一切苦集滅道,能現觀道,能證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道,能證神境智作證通,天耳智作證通,他心智作證通,宿住隨念智作證通,死生智作證通,漏盡智作證通道,能盡貪瞋癡慢憍垢道,如來一切皆正等覺。至誠堅住,慇重作意,以因、以門、以理、以相、正等覺故;名正等覺。
【無上正等正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新譯,意思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覺悟,亦即究竟圓滿的佛果。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釋迦摩尼佛說道:「善哉,善哉。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一樣:如來是非常護持憶念所有的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也常常吩咐叮囑所有的菩薩,你現在專心一意仔細的聽著!我該當為你宣說:當善男子或善女人,發起尋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心時,要像這樣的來安住,要像這樣的來降伏他妄念紛飛的心使它能寂靜下來,並且能深深的防護自己的心使它不受雜染。」
(個人看法)
金剛經開宗明義就把佛法修行的次第說的非常清楚
一.是發起尋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心)
二.是應云何住?(應該如何來安住在這無上正等正覺上?)
三.是云何降伏其心?(又如何來降伏他妄念紛飛的心使它能寂靜下來,深深的防護自身不受雜染呢?)
整部的金剛經就由上述這三個主軸開展....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好的。世尊!欣願樂於聽聞您的說法。」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釋迦摩尼佛告訴須菩提:「所有一切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及大菩薩應該這樣的來降伏他妄念紛飛的心使它能寂靜下來,並且能深深的防護自己的心不受到雜染!所有一切依於五陰和合而生的有情之類:如那些在卵殼內成體之後才出生的生命,如鳥類等;那些在母胎內成體之後才出生的生命,如人類等;那些依靠濕氣而受形的生命;如蟲類等,那些無所依托,只憑業力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諸天和地獄及劫初的人類等;那些因為被顛倒障礙所迷惑,造作精耀亂想的業,因為惑業明顯感應受報,有形礙明顯之色如星辰,爝火蚌珠,精明之類,爝火即螢火等之類、那些因為被顛倒銷散所迷惑,造作陰隱亂想之業。惑業暗昧,感應受報,空散銷沉,色盡心亡,猒空絕想,沉冥幽隱,無有形色,無色界外道之類;那些因為被顛倒似有似無的現象所迷惑,造作隱伏凝滯亂想的業,惑業和合,感應受報。從憶想所生的神鬼精靈之類、那些因為頑鈍愚癡所障惑,造作枯槁亂想之業,惑業和合,感應受報,想心昏迷,沒有知覺,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如華表生精,如黃頭外道化為石等類、那些生於無色界的第四處的有情,沒有下地麤想的煩惱,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沒有細想的煩惱,故叫非無想,又叫非非想等之類的有情,以上所說的那些有情,我都讓他們能證入無餘涅槃(謂見、思二種惑(煩惱)與所受五陰的色身,都已經滅盡,一點點的煩惱都沒有剩餘,叫做無餘涅槃。(五眾即五陰,謂色受想行識也。))而滅除了他們的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煩惱疑惑,救度他們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之苦(即涅槃。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像這樣的雖然好像我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眾生得到滅度的。是什麼緣故呢?(說明:眾生是因為聽聞我(世尊)所說的佛法道理而能自己覺了醒悟...開啟原本具有智慧...自己滅盡自己的見思塵沙,無明三種煩惱疑惑...能夠證入無餘涅槃彼岸....所以眾生是自己度自己...並不是我能去滅度他們的)須菩提!若是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於五陰法中,若即若離,的執著我我所是實在的我之我相的念頭,或是於五陰法中,妄執我是人,我生人道,跟其他道不同的人相念頭,或是於五陰法中,妄執著色受想行識眾緣和合共生此身的眾生相的念頭或是於五陰法中,妄執著我受一期壽命,或長或短的壽者相的念頭。這樣的人就不是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註:相---謂三界一切品類,洪纖妍醜,情與無情,及根塵諸法,各有形狀,是為相也
「再者,須菩提!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對於所有的法,應該不要有所住著,不住著在聲香味觸等所成種種虛妄不實境相的順逆好醜上來作佈施,也不要住著在任何法所成種種虛妄不實境相的順逆好醜上而來作布施。須菩提!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應該像這樣的來布施,不住著在任何虛妄不實的境相上,而是以清淨心來作佈施。什麼緣故呢?若是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不住(執)著在任何因緣和合虛妄不實的境相上,以清淨心來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是無法度量無法計算的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須菩提!你認為東方虛空是可以思慮量度的嗎?」
「不也,世尊!」
「不可以思慮量度,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是可以思慮量度的嗎?」
「不也,世尊!」
「不可以思慮量度,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不住著在一切因緣和合虛妄不實境相的順逆好醜上而來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像虛空一樣的廣大無邊,無法量度無法計算。須菩提!菩薩(求道求大覺之人)就應該如我上面所教導的,以不住(執)著因緣和合虛妄不實境相的順逆好醜上來安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用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來觀見如來嗎?」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六 7月 25, 2015 2:29 pm 由 Admin
» 佛之威神
周日 7月 20, 2014 2:51 pm 由 Admin
» 為什麼要提到報佛恩呢?
周日 7月 20, 2014 2:48 pm 由 Admin
» 大乘與小乘
周三 7月 16, 2014 9:03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上)
周日 12月 08, 2013 9:31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下)
周日 12月 08, 2013 7:48 pm 由 Admin
»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一白話說明
周日 12月 08, 2013 3:52 pm 由 Admin
» 佛說八大人覺經白話說明
周三 10月 23, 2013 3:51 pm 由 Admin
» 大佛頂首楞嚴咒
周三 10月 23, 2013 2:06 pm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