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場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慈悲道場
慈悲道場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尋
 
 

結果按:
 


Rechercher 進階搜尋

最新主題
»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十白話說明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六 7月 25, 2015 2:29 pm 由 Admin

» 佛之威神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日 7月 20, 2014 2:51 pm 由 Admin

» 為什麼要提到報佛恩呢?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日 7月 20, 2014 2:48 pm 由 Admin

» 大乘與小乘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三 7月 16, 2014 9:03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上)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日 12月 08, 2013 9:31 pm 由 Admin

»  菩提達摩製~無心論~白話說明(下)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日 12月 08, 2013 7:48 pm 由 Admin

»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一白話說明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日 12月 08, 2013 3:52 pm 由 Admin

» 佛說八大人覺經白話說明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三 10月 23, 2013 3:51 pm 由 Admin

» 大佛頂首楞嚴咒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周三 10月 23, 2013 2:06 pm 由 Admin

五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日曆 日曆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向下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Empty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入不二法門品第九(3)

發表 由 Admin 周五 11月 28, 2008 3:04 pm

(原經文)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中名相的說明)

【受】
瑜伽三卷七頁云:受云何?謂領納。又云:受作何業?謂愛生所依為業。
舍論四卷三頁云:受、謂三種領納。苦、樂、俱非,有差別故。
五事毗婆沙論下二十頁云:受云何?謂領納性。有領納用,名領納性。即是領受所緣境義。此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者:
若能長養諸根大種,平等受性;名為樂受。
若能損減諸根大種,不平等受性;名為苦受。
與二相違,非平等非不平等受性;名不苦不樂受。
人類的感官與外界接觸時所產生的感受。受有三種,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不受一切法】
 (雜語)心意解脫,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華經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嘉祥法華義疏曰:「心無愛著,故名不受。」

【不可得】
 (術語)空之異名也。諸法空無,而無所得之實體也。智度論五十二曰:「空中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涅槃經德王品曰:「一切諸法本性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釋籤二曰:「不可得即是理也。」

【取】
 (術語)取著所對之境界謂之取。愛之異名也。又為煩惱之總名。唯識論八曰:「取是著義。」大乘義章五本曰:「取執境界,說名為取。」勝鬘寶窟中末曰:「取者是其愛之別稱,愛心取著,故名為取。」
瑜伽八十三卷十八頁云:所言取者,謂諸欲貪,亦名為取。由不安立及安立故。說有四取。雜集論一卷四頁云:欲者:希求相。貪者:染著相。由欲希求未來自體為方便故;引取當蘊,令起現前。由貪染著現在自體為方便故;執取現蘊,令不捨離。是故此二說名為取。
【捨】
 (術語)[876D]Sa,又作沒,奢。悉曇五十字門之一。為一切法本性寂之義,信勤念定慧之聲也。由S/a%nta(寂)及Sraddha%(信)釋之。大日經曰:「捨字門一切法本性寂故。」文殊問經曰:「稱捨字時,是出信勤念定慧聲。」【又】善心所之一。內心平等而無執著,名為捨。簡別於受蘊中之捨受,名為行捨,行蘊所攝故也。俱捨論四曰:「心平等性,無警覺性,說名為捨。」大乘義章二曰:「內心平等,名之為捨。」同十二曰:「亡懷稱捨,心無存著故曰亡懷。」
  
【捨受】  謂心於不違不順之境,而受無苦無樂、無憎無愛之捨,是名捨受。

【作】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作?謂行蘊。
  二解 集論五卷四頁云:作者:謂起造諸業,令其現行
【行】
 (術語)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內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義章三本曰:「內心涉境,說名為行。」俱舍論曰:「行名造作。」大乘義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義三下曰:「夫行名進趣,非智不進。」【又】從有為法之因緣集起,遷流於三世也。大乘義章二曰:「有為集起,目之為行。」俱舍頌疏一曰:「造作遷流二義名行,據此義邊,色等五蘊,俱合名行。」俱舍光記一之餘曰:「若於造作,或約遷流餘四蘊,亦名為行。」增一阿含經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法。」

(整段經文的意思)
不眴菩薩說:「受、不受為二法。若菩薩不受一切法,則一切法空,因為菩薩了知一切法空的緣故,所以菩薩心性平等沒有貪愛執取、也沒有捨棄什麼的念頭,身口意不再造作諸業而墮入輪迴。這樣的菩薩就是已經證入能直見聖道的不二法門。」

Admin
Admin

文章數 : 269
注冊日期 : 2008-11-27

http://kindness.cool5forum.net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